阅读 (@[email protected])

这是一个关于 阅读 的群组,关注以获取群组推送,引用可以分享到群组。

I'm a group about reading. Follow me to get all the group posts. Tag me to share with the group.

Tips:
回复时删除群组引用可以避免打扰到关注群组的大家 ~
Please delete the group tag in reply, thank you ~

创建新群组可以 搜索 或 引用 @新群组名@ ovo.st。
Create other groups by searching for or tagging @[email protected]


近期活动:

[2024-09-10 10:12:56] [email protected]: #在读引用 #把娇妻和霸总扔进女男平等新世界 @[email protected]

[2024-09-10 10:09:37] [email protected]: "司梁对朝逾山的问题避而不答,另起话题,小心翼翼地问道:“母亲,如果我说……我不想生育呢。” “不想生便不生,你自己考虑好即可。”朝逾山眉头也不见皱一下:“只是机会相对不如别人充裕,你若有野心,须得更努力。” “啊?”听到意料之外的回答,司梁愣了一下,不自觉自我反驳道:“可是我不生,你不就后继无人了吗?” “嗤——”朝逾山冷笑,对她的狂妄充满了鄙夷。 “且不说仅是近几辈的同族你还有司研等姊妹;再往远点追溯,还有姬姓族人。线粒体万古不变,你不传自有人传,无人传便不传,世间万物照样生衍——你从何处学来这些偏门狭隘的观念?”" — 派我来做梦: 把娇妻和霸总扔进女男平等新世界, p. 38#在读引用 #把娇妻和霸总扔进女男平等新世界 @[email protected]

[2024-09-10 10:01:04] [email protected]: "她近日在夜里无数次梦见那个未完成的婚礼。梦中有时她还在无知懵懂地一步迈过花门,失重眩晕间,这个世界渲染而出,她便忽然清明,满怀劫后余生的庆幸;有时她却并未迎来预期的穿越,迈过花门的瞬间便被锁链拉扯着坠入一个深不见底的血池。封闭五感的血池使她窒息,自池底而来的锁链将她囚禁,耸动的怪物自她的肚子破皮而出,与周围的万千怪物一样自发地啃食起母体的血肉来——这便是去除滤镜后那个世界原本的模样。" — 派我来做梦: 把娇妻和霸总扔进女男平等新世界, p. 38#在读引用 #把娇妻和霸总扔进女男平等新世界 @[email protected]

[2024-09-10 09:55:13] [email protected]: "万赴将女性生育看得崇高,因为在这个世界,生育意味着伟大的创生经历、卓绝的意志与强健的体魄,是女性当之无愧的荣誉。 司梁在夏典中与许多母辈年纪的女性也聊过天。她已经知道,在这里,女性只要生育,就会有一段时期的升职体验期,减轻任务量而相对增加权力。只要在这期间把握时机,便能够获得一次正式提拔的机会。 许多人不缺能力,缺的正是这样一个机遇。比起通过年限积累从而平等获取机会而言,它的诱惑力不言而喻。而给出这个机遇的理由,也正与万赴一样的人们对生育能力的尊崇相关——社会相信:敢于决定生育、能够完成生育的女性,拥有坚强、勇敢的意志力,可以感知真正的创造力,会更加智慧而成熟。 司梁为这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想法而惊叹,但同时又无法忽视生育伴随而来的危机。两个世界,同为优势地位的性别,却是截然不同的待遇。为什么过去世界男性可以直接剽窃女人的生育成果,而这个世界女性就要背负巨大的危险,通过如此可怕的过程去证明自己获取机会?这到底是天赐恩惠,还是无法摆脱的诅咒?想到这些,她便忍不住对修立命的实验产生几分诡异的期待。" — 派我来做梦: 把娇妻和霸总扔进女男平等新世界, p. 37#在读引用 #把娇妻和霸总扔进女男平等新世界 @[email protected]

[2024-09-10 09:51:40] [email protected]: #在读引用 #把娇妻和霸总扔进女男平等新世界 @[email protected]

[2024-09-09 20:05:59] [email protected]: #在读引用 #饞·貪吃的歷史 让我看看是谁还在没苦硬吃 @[email protected]

[2024-09-08 09:44:44] [email protected]: 出现了,是祖传的“红颜祸水”! 骂女其实为了更容易吃女。 #在读引用 #饞·貪吃的歷史 @[email protected]

[2024-09-08 09:13:53] [email protected]: 女人不缺乏品鉴美食的能力,但女人曾经缺乏看穿男人恶毒本质的能力。 #在读引用 #饞·貪吃的歷史 @[email protected]

[2024-09-08 08:48:04] [email protected]: #在读引用 #中国茶密码 @[email protected]

[2024-09-08 08:42:30] [email protected]: "时至今日,茶对于边疆少数民族的生活依然有着不言而喻的意义。比如产自云南大理的下关沱茶,它主要供给西藏一带的少数民族,属于战略性的供给。供给不到位的话,边疆的局势就会很紧张,藏区人民没有茶喝,日子就过不下去。罗乃炘告诉我,不管供给其他地区的茶价格涨了多少,下关茶厂供给藏区的茶是不涨价的,直到今天,下关茶厂销往西藏的紧茶还是每公斤18元的价格。国家对这一部分是有补贴的,因为茶不单单是茶,它还是特殊的事关边疆稳定的战略物资。 游牧民族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对茶的高度依赖。游牧民族是追随着草场走的,哪里有新鲜的草,他们就跟着牛羊一起到哪里。等到一片草地吃完,又得去寻找另一处水草丰茂之地。这样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的饮食结构以肉类、奶类为主,很少能吃到新鲜的瓜果蔬菜。 汉民族是有瓜果蔬菜吃,不喝茶也没关系。少数民族不喝茶则不行,七天不喝茶,他们就可能因维生素缺乏而得败血症,是会要命的。所以,对他们而言,别的食物少一点没关系,但不能没有茶,茶是生存下去的必需品。而且,对少数民族而言,瓜果蔬菜既不容易获得,也不方便携带。为了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少数民族找到了一种最经济、最简单的替代方式,那就是喝茶。茶中既含有维生素,又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可谓一举两得。" — 罗军: 中国茶密码, pp. 165-166#在读引用 #中国茶密码 @[email protected]

[2024-09-08 08:14:30] [email protected]: "氨基酸中,有50%是茶树特有的茶氨酸。茶氨酸是非常鲜的物质,我们把它比喻成“天然的镇静剂”。所以当喝到很好的茶,或者很鲜的茶之后,人就会很舒服,那不是兴奋的状态,而是很舒服的状态。 现代的科学研究清楚地解释了人们喝茶后为什么会比较平静舒服。我们的脑电波分四种:β-波兴奋时出现,α-波神经松弛时出现,θ-波打盹时出现,δ-波熟睡时出现。当我们的神经处在α-波时,整个人的情绪状态特别平缓愉悦。茶氨酸能够促进我们从β-波状态到α-波状态的过渡。" — 罗军: 中国茶密码, p. 240#在读引用 #中国茶密码 @[email protected]

[2024-09-07 13:27:18] [email protected]: "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认同感经常成为被攻击的目标。纳粹对犹太人和“非德国”文学的攻击是他们对有经者实施种族灭绝政策的一个警告信号。波黑战争中,塞尔维亚人攻击档案、破坏国家与大学图书馆,是因为他们希望抹掉穆斯林参与波斯尼亚历史和文化的记忆。我们都应该把对书籍的攻击视为一个“预警”信号——对人的攻击定会随后到来。" — Richard Ovenden, 刘佳玥: 焚书, p. 254#在读引用 #焚书·知识的受难史 @[email protected]

[2024-09-07 13:24:34] [email protected]: "第四,图书馆和档案馆提供了一个固定的参照点,让我们可以通过核实、引用和在线来追究真相和谎言。保存知识的这一概念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税收管理,但它应该与问责的概念一样,在现代社会被明确地重视。奥威尔在《1984》中写道:“每一份记录都被销毁或篡改……甚至没有一个日期能幸免……而且这一行为还在每天发生着。除了一个‘党是永远正确的’无尽的当下,其他什么都不存在。”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保存记录,并确保其能被访问。" — Richard Ovenden, 刘佳玥: 焚书, p. 252#在读引用 #焚书·知识的受难史 #1984 @[email protected]

[2024-09-07 13:24:34] [email protected]: #在读引用 #焚书·知识的受难史 #1984 @[email protected]

[2024-09-07 13:19:08] [email protected]: #在读引用 #焚书·知识的受难史 @[email protected]

[2024-09-07 13:15:12] [email protected]: "图书馆和档案馆需要保存大量的实物资料——书籍、手稿、地图等——以及处理快速增长的数字藏品,后者的维护成本往往很高。“混合”藏品的挑战意味着雇佣更多具有合适的技能、经验和思维模式的员工(如数字档案管理员或电子记录管理人)。它还意味着为符合行业标准的技术系统和工作流程投入资金。现在,图书馆员和档案管理员是未来的先前卫士,是过去的保管人。多年来,他们一直使用开放的方法致力于软件开发、数据实践和学术交流。" — Richard Ovenden, 刘佳玥: 焚书, p. 243有点燃了 #在读引用 #焚书·知识的受难史 @[email protected]

[2024-09-07 13:09:51] [email protected]: "一百年后,历史学家、政治学家、气候学家和其他人将为2120年的世界是怎样发展成了那个样子寻找答案。图书馆和档案馆仍然有时间在21世纪初控制这些数字知识体系,保护这些知识不受攻击,并以此保护社会本身。" — Richard Ovenden, 刘佳玥: 焚书, p. 235#在读引用 #焚书·知识的受难史 @[email protected]

[2024-09-07 13:04:54] [email protected]: "知识的保存的根本不是关于过去,而是关于未来。美索不达米亚的古代图书馆包含了大量关于预测未来的文本:占星术、天文学和占卜,统治者们想要获得信息来帮助他们决定什么时候是开展的最佳时机;今天,未来仍然依赖于获取过去的知识——随着数字技术改变我们预测未来事件的方式,之后将更加如此。它还将取决于一些日益强大的组织如何利用我们数字生活创造的知识来获取政治和商业利益。" — Richard Ovenden, 刘佳玥: 焚书, p. 229#在读引用 #焚书·知识的受难史 @[email protected]

[2024-09-07 12:59:25] [email protected]: #在读引用 #焚书·知识的受难史 @[email protected]

[2024-09-07 12:42:18] [email protected]: 这很《美丽新世界》 #在读引用 #焚书·知识的受难史 @[email protected]

上一页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