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email protected])

这是一个关于 阅读 的群组,关注以获取群组推送,引用可以分享到群组。

I'm a group about reading. Follow me to get all the group posts. Tag me to share with the group.

Tips:
回复时删除群组引用可以避免打扰到关注群组的大家 ~
Please delete the group tag in reply, thank you ~

创建新群组可以 搜索 或 引用 @新群组名@ ovo.st。
Create other groups by searching for or tagging @[email protected]


近期活动:

[2025-05-15 17:08:14] [email protected]: 《社 畜 の 震 怒》 #在读引用 #LeighBardugo #grishaverse #sixofcrows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reading #bookstodon #quote

[2025-05-15 10:17:09] [email protected]: #在读引用 #LeighBardugo #grishaverse #sixofcrows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reading #bookstodon #quote

[2025-05-13 12:05:05] [email protected]: "魅姬摇摇头说:“您没有亏欠我什么,我只是在尽我所能去促成这件事。有些事是为信念而做的,让亚当学院垮台对于我来说,就和对于您来说一样,都是一种必要行动。如果费尔菲克斯的死是迈向这个目标中的一步,那他就得死。亚当学院这种父权组织必须铲除,我们站在这些男人的阴影下已经够久了。”" — Kai Meyer: 心灵之书, p. 7#在读引用 #KaiMeyer #DieSeitenderWelt @[email protected]#reading #bookstodon #quote

[2025-05-13 11:20:12] [email protected]: #在读引用 #鲁迅 @[email protected] #reading #bookstodon #quote

[2025-05-13 11:14:38] [email protected]: #在读引用 #鲁迅 @[email protected] #reading #bookstodon #quote

[2025-05-06 16:49:06] [email protected]: @reading 正在读《挪威的森林》…想问问象友们,在这本书里(或故事背景下)Peace 这个词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渡边和绿聊天,有时会说“Peace。”然后话题告一段落。从上下文来看,单独说出这个词,意思有点类似于,All right. 或者 Well then. 或者…“算了”(?)

[2025-05-06 09:19:59] [email protected]: #在读引用 #鲁迅 @[email protected] #reading #bookstodon #quote

[2025-05-06 09:17:25] [email protected]: #在读引用 #鲁迅 @[email protected] #reading #bookstodon #quote

[2025-05-06 09:11:24] [email protected]: #在读引用 #鲁迅 @[email protected] #reading #bookstodon #quote

[2025-05-06 09:09:10] [email protected]: #在读引用 #鲁迅 @[email protected] #reading #bookstodon #quote

[2025-05-06 08:46:39] [email protected]: #在读引用 #鲁迅 @[email protected] #reading #bookstodon #quote

[2025-05-06 08:43:45] [email protected]: #在读引用 #鲁迅 @[email protected] #reading #bookstodon #quote

[2025-05-06 08:39:12] [email protected]: #在读引用 #鲁迅 @[email protected] #reading #bookstodon

[2025-05-06 08:36:40] [email protected]: #在读引用 #鲁迅 @[email protected] #reading #bookstodon #quote

[2025-04-21 16:43:52] [email protected]: "“是,人是最重要也是最宝贵的资源。他们能够创造历史、发展文明,无论光明教会那些宗教疯子说得多么天花乱坠,将神明的力量吹捧到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但是,命运的齿轮都是由这片大地上的普通人类推动的。”苏乔闭上眼睛,命运之书出现在她的意识海,她看到了曾经的蔷薇之城和光明大陆。“光明教会的统治之下,一千年前的生活延续至今日,不曾发生任何改变。法力的起源无人探究,一切被归为神迹。圣骑士团在传说中是与地狱魔物搏斗厮杀的勇士,却在千年后将屠刀挥向无辜者。教皇掌握着至高无上的决定权,有罪与无罪只在他一念之间。思想被禁锢,文明的齿轮不再转动,执掌着命运的法则沦丧权柄,一切荣耀被光明教会窃取。”她的声音缥缈如天上来,像是法则一样,不容置疑。“打破这一切,让宗教这头恶兽被禁锢在笼子里。”苏乔坐在栏杆上,俯视着她的首席骑士,“人不该被宗教禁锢,知识不应被贵族垄断。我要人活得像人,不是被鞭打、驱赶的牛羊——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情,我想要断绝宗教、也断绝王权。”" — 情一念生: 我在异界搞基建@[email protected] #在读引用 #quote #bookstodon

[2025-04-21 11:41:23]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在读引用 #quote

[2025-04-21 10:13:20] [email protected]: #书摘 #芥川龙之介 #中国游记@reading @board

[2025-04-21 10:12:56] [email protected]: #书摘 #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 @reading @board

[2025-04-15 21:13:45] [email protected]: [CW] 《最接近生活的事物》

一共有四篇文章,头两篇非常喜欢:《为什么?》《严肃的观察》,后两篇则没有太多的触动《物尽其用》《世俗的无家可归》。开头的一篇着实把自己一下吸引住,有伍德代表性的清晰流畅的文风,又有许多句子怀着直击人心的洞见:「他的去世是他短短一生中显著又英勇的事实,余下的不过是平日里普普通通的欢乐点滴。……发言者们拼命地想要扩充并抓住逝者一生中那些美好又平淡的瞬间,填满从1968年到2012年之间的每一个日子,这样我们离开教堂时想起的就不再是他生命的起点和终点,而是其间永恒的时刻。」去世是一个「显著又英勇的事实」,真是一个厉害的句子。「在书本的世界里,谎话(小说)用来保护有意义的真相。我仍记得青少年时的震惊,那是当我郑重地发现小说和短篇故事是一个完全自由的空间的时候,在那里你可以有任何想法,表达任何观点。」让人想起对于小说的诸多道德指责,或者要求「正能量、主旋律」的故事——坏人终将得到惩戒,或者干脆就不要有坏人。于是,小说的自由就被扼杀了,小说也不再成为小说——小说也不再成为迷人的谎言。「思想是完全自由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何尝不是每天都在脑海里行使这种自由呢?为什么要把小说当作宝贝,仅仅因为它复制了这种耗竭的自由?但是我们中很多人并不会运用这种自由;我们紧张地行至准许的思想的边缘,然后唤醒审查的超我来监督自己。」「阅读小说就是拥有无法付诸行动的思想,我们主张用人道的、非宗教的权利把思想与行为分离开来。自由的思考就是对此种分离的坚持。」小说中我们所窥视的一切都是虚构的,都是一种「知道自己是真实的谎言」,于是这种自由是无穷的。我们并不需要为小说里人行动负责,不需要将其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加以批判——于是「我们的观察总是会慢慢远离(道德类)的评判,走向亲近、同感、怜悯与共通。」或许是因为小说里有更少的现实世界的杂音?「小说是日常生活份额的杰出交易者。」人很难理解「生活的形式」,大约是因为身在此山中,所以一切都只能是后见之明:「要理解生活的形式并不容易。我们只是在事例中度过——吃早餐、去上班、谋生活如此等等。……尤其当事例令人愉快时,时间变得懒散,我们在极其舒适的情况下就看不到我们生活里有些时刻的形状,它们的起始与终结,它们的阶段与时期。」「人生的故事非常奇特,它没有形状——或者更准确地讲,它只有当下——直到终结出现;到那时,整个轨迹突然清晰可见。」小说和葬礼一样给人以特权,让我们能「正式地洞察某个人的人生形态」。「一个故事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富足,在于它的富余,在于超出条理与形式后事物的混乱状态。」挤干了水的故事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情节、只有骨架。大概对于「几分钟带你看完……」类的做法都有相同的观感。这类做法大约证明了作品的生命真正在于「富余」的部分,因为你可以只花几分钟的时间理解这个故事、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这个故事可以漫长无比、可以听上一天一夜——挂在枝头的鸟叫,树叶的摩擦,睫毛上的水珠,手背上的粗糙纹路,刚长出来的草的气息和穿过土壤的声音,这些都不会影响这个故事如何开始和结束,但故事的生命力也在于此了。没有用的、富余的、冗余的、不必要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部分。生活大抵也是如此:把人简化成实现结果的机器,只留下必要的部件,挤出所有的空隙,然后就会窒息。富余产生于观察,「观察」是一种有强度的看。「一幅画了树的绘画展现的不是一棵树,而是被观察的一棵树。如果看到一棵树几乎立刻就能给人留下印象,那么审视一棵树不仅需要好几分钟或是好几小时,而不是短短的瞬间,它还会牵涉到许多以前的观看体验,受到它们的影响并指向它们。」摄影和绘画都是「观察」的结果,但是是不同速率的观察,时间流速不同的观察,节奏不同的观察。世界在持续向无意义退却,孩童的现实与大人的现实并不相同。孩童的世界「深具意义」:「现在我用双手捧着一双鞋子时,如果说我有什么感觉的话,那也只是从我的童年遗留下来的感觉,再没有其他,没有其他纯粹的感觉。大海也如此,岩石也是如此,充斥在你的夏日时光里盐的味道也是如此,现在它就只是盐而已,就这样。世界仍是原样,但它又不是原样,因为它的意义不再,并且还在经历不断的变化,越来越接近无意义。」大约是因为人越来越麻木,人的触感越来越不敏锐,体验世界的强度是越来越低。也大约因为人对于世界逐渐「司空见惯」,平凡之物真正变为平凡之物。是因为孩童能够本能地把身边的一切刻印在身上,而社会化的过程、增加的复杂性让这种本能被深埋起来了吗?大概这种「深埋和丧失」是无可避免的,但是重新学习又是完全可能的。对自己来说,夏天也有刻录在身体的记忆:太阳西斜之后的风吹过阳台上的衣服,洗衣液的味道和凉意混在一起略过身体,怀着晚上可以和朋友一块出门或者打游戏的欣喜。来自小时候的回忆如此强大,以至于一切美妙的感受似乎都是那时的复现。「文学和艺术一样,能抵制住傲慢的时间——让我们成为习惯长廊里的失眠症患者,并主动从死亡那里挽救事物的生命。」人被习惯不停地磨损,以成为昏睡之中自动化的机器。成为失眠症患者大约并非是全然愉悦的一件事:成倍地感受美妙,也成倍地感受颗粒划过皮肤留下的伤痕。「我想起《战争与和平》里皮埃尔见证的那个时刻,当时它看煎一个蒙着双眼的年轻俄国人快要被行刑队处决了,年轻人不停地摆弄着蒙住他眼睛的布,而也许是想要稍微舒服点。这就是生命的富余,把生命推至死亡以外,超越死亡。」@reading #perpetualbook

[2025-04-14 19:48:24] [email protected]: #perpetualbook 《猫鱼》@reading

上一页 | 下一页